企业信誉 常见问题 期刊大全
期刊
投稿邮箱

mlunwen@163.com

服务热线

18516839603

浅谈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建立创新教学模式——兼论现代教育技术的创建性

发表日期 2023-04-12 15:22:00    1121

传统教学模式愈来愈暴露出与现代教育的不适应性.要推动教育的现代化,首先要构建创新教学模式.而建立创新教学模式,现代教育技术是无可争辨的中坚力量.

  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素质教育实施的研究和实践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新型教学模式的构建和推广.新型教学模式的构建问题实际上是一个教育、教学理念的定位问题,不少学者对此有很深刻的见解.南国农先生认为,新世纪的教育工作者肩负的使命是:用新观念新技术办新教育,培养新人才,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新观念就是素质教育观、双主体教育观、终身教育观、情商为主教育观、创新教育观、四大支柱(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与他人共处、学会生存)教育观.新技术就是现代信息技术(包括视听技术、计算机技术、整合技术).新教育就是现代化教育,其基本特征是“六化”(全民化、终身化、信息化、个性化、多元化、全球化)“三高”(高效益、高效率、高质量).这一认知对于新型教学模式的研究极富指导意义.

  一、传统教学模式分析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论指导下,在一定的环境中教与学活动各要素之间的稳定关系和活动进程的结构形式.传统教学模式具有如下特征.

  1.教育思想和教学理论

  唐代大文学家、思想家韩愈的“传道、授业、解惑”无疑为教育的使命和职能作了精辟的诠释,但在封建时代却表现出浓厚的封建色彩,其操作都是以“过去”和“昨天”为参照系的.

  “传道”:应该以交给下一代、学生如何做人为基本点,而这里的人应该是一个大写的真正的人.但是过去教育的传道,传授的仅仅是封建保守陈旧的道理,在这个“道”的束缚下出现了“女子无才便是德”、“三纲五常”、“子承父业”、“妻为夫荣”等等,“人”已经不是真正的人了,仅仅是封建礼教和宗法制度的点缀和附庸.故而“传道”已经成为桎酷人的发展,阻碍社会进步的枷锁.

  “授业”:业乃“修身、养命、兴天下”之根本.我们国家是个农业大国,我们的历史是农业社会的历史、传授给后代如何稼穑,如何耕作也就是交给了他们修身养命之技能,有了这份技能才可望借此兴天下.几千年的农业生产一直在一种落后的模式下循环往复.只有到了这几年,随着农业科技的推广,新型农业生产才13渐发展,而科技的发展进步是以教育的发展进步为先导的.

  “解惑”:“惑”的出现,表明年轻一代对生活的思考和对未来的向往.但传统的“解惑”总是以过去作为参照,总是以以前的做法作为标准.如此一来,只能使年轻的头脑被陈腐保守的思想填满,使人类心智在茫茫黑夜中蛰伏.

  翻开中国教育史,成熟独立的本民族教育理论为数不多,而从教育本身出发讨论教育的就更少了,大多都沾染上了封建礼教的病毒,如“学而优则仕”等.“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锥刺股、头悬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学习要诀,无不建立在机械教条和刻板模仿的基础上,只注重知识的传承和复制,把人作为知识的容器.学习只注重数量的积累和重复,不追求质量的提升和质的突破.

  2.环境:无论是“库”、“私熟”、还是今天的“全31制学校”,都有一个共同之处,即四面围墙.这四面围墙的空间结构,虽然形成了教学集体,但在一定程度上人为的割断了学生学习与社会需求的联系.这种封闭保守的思想在教学环境上的表现,是导致学非所用、应试教育、“毕业就是失业”的根源之一.
3.教学要素:教学有很多因素构成,但主要因素无外乎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四个方面.

  在传统教育中,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绝对主宰.他控制着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形式和教学速度,甚至控制着学生的思想和思维.而学生是绝对的教育对象.他只能是知识的容器,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参与性、创新性被抹杀的荡然无存,哪里还有主体性的发挥和弘扬?

  在传统教育中,教学内容陈旧,不能很好地反映现代科技的发展及取得的成果,表现手法和形式贫乏单调,难于满足学生多方面的需要.教学媒体仅仅是教师教学的工具,是专职服务于教师的,还没有成为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探索的认知工具和信息交流工具,就媒体本身来说,性能差、功能少、科技含量底使它自身难以适应现代教学的基本要求.

  4.活动进程和结构形式: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教学媒体、教学内容、学生四者之间形成了绝对稳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活动进程.其结构形式可表示为:

  教师(媒体)—→教学内容—→学生

  在这个结构中,教师是第一位的,他决定着教学内容,决定着教学方法,决定着一切.学生是绝对的被动接受者.这一单一的结构形式造成了固定的活动进程,总体来说就是教师讲一学生听一学生练一学生完成作业.

  传统教育暴露出的诸多弊端与这种模式有直接关系,要革除这些弊端,必须打破现有的固定模式,构建新的教学模式即教育的创新模式.

  二、创新教学模式分析

  要创建教育的创新模式,必须从教育的时代要求出发,体现素质教育的精神实质,不仅要传授知识,而更重要的是要把传授知识作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有效机制和手段.而实现这一目的必须牢固树立现代教育思想,始终坚持和贯彻现代教学理论,重新审视教学过程诸要素的角色定位、结构关系和进程.

  1.教育思想与教学理论

  现代教育思想就是南国农先生提出的“新观念”.现代教学理论有多种,较为流行为有:

  a.赞可夫的“发展”教学理论:以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教学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

  其主要观点是:(1)以最好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2)只有当教学走在发展前面的时候才是好的教学.

  b.布鲁纳的“结构一发现”教学理论:强调主观努力,鼓励学生积极探索、自我总结、自我判断.

  其主要观点是:(1)学习一门学科重要的是掌握它的基本结构;(2)要学得好,必须采取发现法.

  c.巴斑斯基的“教学最优化”理论:系统的设计教学,最优的发展学生.

  其主要观点是:(1)应该把教学看成一个系统,用系统的观点、方法考察教学.(2)教学效果取决于教学诸要素构成的合力,对教学应该综合分析、整体设计、全面评价.(3)教学最优化就是在一定的条件下,用最少的时间取得最大的教学效果.

  d.查有梁的“启发—创新”教学理论:具体运用时应当非常灵活,体现出“教育的智慧”,富有创新精神.

  其主要观点是:(1)通过问题思考,使学生达到“愤徘”状态.(2)教学有五个不可或缺的过程组成,即

      

  e.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注重学习的情感因素,要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唤醒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要充分的尊重学生.
 

f.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社会文化背景)中借助其他人(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出“情境”、“协作”、“会话”、“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教师在学生建构知识过程中提供一定的帮助和支持.

  以上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要在科学的基础上加以合理整合,有机地运用在教学实践中.

  2.教学要素:要创建创新教学模式,还必须对教学过程的四大要素给与重新定位: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导师”(教导者、指导者、诱导者、引导者、辅导者),是教学过程的主体之一.“教育者必先受教育”,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我素质,真正发挥“导师”的作用.

  学生是学习的主动参与者、知识的积极探索者、意义的创新建构者,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学过程的真正认知主体.

  教学内容是学生能力培养和全面发展的中介。应该反映科学技术新成果.

  教学媒体是不仅是教师讲解知识的工具。更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认知工具.

  3.环境:创新教学模式的环境应该是一个充满教学信息、方便教师和学生获取利用信息的环境.这个环境必须具备信息多媒化、系统网络化、学习个别化的功能.“让学生在游泳中学会游泳”.

  4.活动进程和结构形式:结构形式可用图表示如下:

          

  在这个结构中,各项因素之间保持双向关系。做到信息及时有效的互动;学生处于整个结构的中心,是学习的最活跃因素;教师作为学习伙伴和导师及时调控和优化结构.活动进程显示出极大的灵活性,可以组织多种符合学生学习需要的教学活动形式,如以学生为中心的班级授课、教师指导下的小组协商讨论、学生个别学习、学生自学等.如此一来,就可确保教学活动模式应用的多样化,真正体现教育教学目标的多元化、教师教学风格的多样化以及学生学习方式和个性发展的多样化.这些多样化正是素质教育的根本需要.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概括出现代教学模式的概念表述:在现代教育思想、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中教与学活动各要素之间的相对稳定关系和活动进程的多样化结构形式。

钟志贤教授认为,新型教学模式必须新在以下六个方面:一是新在教育教学思想观念;二是新在对教学过程主客体关系的认识;三是新在现代教育技术的功能优势;四是新在教学情境的创设;五是新在师生主体角色作用及相互关系;六是新在教学模式应角的多样化。

我们用这个标准去考察上面概括出的现代教学模式,可以肯定地说这是一种新型教学模式,是符合素质教育要求、能够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教学模式.而现代教学模式是现代教育技术的核心,也是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模式,可见现代教育技术对于教学模式的创建之功,而教学模式的创建又是教育模式创建的中心.由此,我们可以进一步坚信,现代教育技术是创建未来教育模式的中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