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以人为本为特征的各种创新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潜能和学习的自主性,教学效果显著。文章从教师和学生在创新教学中的地位及职责、学生成绩考核方式的变革及课堂教学技巧的应用等方面,对以人为本的创新教学进行了探讨,以期使教育者在实施中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学生的头脑不是一个被填充的容器,而是一个待被点燃的火种”,中国科学院院士、英国诺丁汉大学校长杨福家如是说。这句话可以说是对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和以人为本的创新教学模式之间本质区别的形象概括。在推行以人为本的教育新理念,实施教学改革,推动创新教育的今天,笔者通过尝试教学新模式,获得了一些粗浅的认识,现提出与大家交流。
一、以人为本的创新教学方式符合教育规律,教学效果显著
在过去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以教为主,教师讲、学生听,教学基本上是“满堂灌”。由此造成的结果是:学生认为课堂死板、枯燥、脱离实际,并不愿意上;教师则劳神费力,教学效果差。究其原因,主要是完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我们在进行经济与政治的教学中,讲到股票的有关知识时,进行了教学新模式的尝试,不再像过去那样,自己滔滔不绝、按部就班地讲解股票的含义、价格计算公式、种类、影响股价的因素等知识,让学生一动不动地坐着听,而是课前安排学生预习基本知识,参观证券交易所,询问或查找有关影响股票交易价格的相关知识。在此基础上,进行课堂教学时,就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先让他们说说所了解到的有关股票知识,并相互补充不足。接着,教师再纠正他们的错误认识,同时答疑解惑。最后,再模拟股票交易活动,让每个学生作为股民过把炒股瘾。结果,教学方式变了,课堂气氛也活了,学生们脸上则充满着兴奋的神情。他们普遍反映,这种新教学方式能结合实际,联系社会,并让大家充分参与其中,使大家不知不觉中牢固掌握了所学知识,这比教师一个人唱独角戏的效果好得多。
由此可见,在以人为本的创新教学新理念中,教学过程是师生交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注重人的能力和潜力的开发、挖掘,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显然符合我们教育的根本目的。
二、以人为本的创新教学模式的实现,有赖于学生主体意识的形成
在传统的教育理念和体制下,学生的观念不可避免地打上了传统的印记。他们习惯于把教师视为至高无上的权威,而自己心甘情愿地旁落为附庸。教师的话就是圣旨,被毫无批判地全盘接受。学生根本没有自我主体意识的认识,更谈不上主体性的发挥。学生主体人格扭曲,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自然消失了。因此,今天,在实施以人为本的创新教学模式中,作为教育主体的学生,不仅要继承知识,更应培养自我的主体性观念,变被动的“要我学”为主动的“我要学”,变单纯地学知识为主动自觉地既掌握知识和方法又培养能力,让学习成为自身的自觉意识。否则,学生对自身在教学中的主体性重要地位缺乏认识,就不会使新教学方式落实并取得实效。由于各班学生在此问题上的认识不同,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已遭遇到两种截然相反的课堂局面:有的班级全体同学参与积极,课堂气氛活跃;有的班级学生则反映冷淡,原定教学方式无法开展。为此,教师要成功实施教学改革,需注意转变学生思想观念,树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意识。这需要通过教师的启迪和学生的自我内省共同来实现。
三、在学生的考核评价体系中贯彻教育新理念,以保障以人为本教育目标的实现
实施以学生发展为宗旨的教学新模式,应注重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都能认真考虑学生的实际,并着眼于学生今后的发展需要,重视进行学生能力的培养、情感的熏陶、素质的提高和创新意识的开发。对学生的考核评价,是教学中的重要一环,因此,它同样需要我们教师更新教育观念,开动脑筋,将教育新理念贯彻其中。不然,教师教学中实施了教学新模式,而在对学生的考核中仍然坚持应试教育标准,这样的教学改革无异于“虎头蛇尾”。学生在应试的指挥棒下,为应付考试而学,同样也难以发挥出教育中的主体性作用。为此,在考核评价体系中认真贯彻教学新理念,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将对保障教学改革的实现,以及学生在教学中对自身地位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起到重要的导向作用。
用考核评价体系保障教育创新模式目标的实现,就是要以学生的发展为考核目标,注意通过考核,使学生的创新能力等各种实际能力得到培养,并对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性行为给予肯定。教师可为此采取考题灵活、考法多样的考核方式,从而引导学生脱离应试教育,不再“死学”或“学死”。比如,在提问上,正如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应当避免提出这样的问题,这些问题要求学生准确无误地重复教师所讲的东西或者从书本里背诵的东西。”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在此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如在讲到如何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知识时,我就引导学生讨论:假如你是某企业的总经理,企业濒临倒闭,你如何使该企业起死回生,并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再比如,在期末考试中,在考核学生对西部大开发中环境保护问题的认识时,我又出了一题:联系实际,谈谈你在学校具体采取哪些行动去保护生态环境。总之,通过诸如此类的考核,使学生理论联系了实际,做到学以致用,从而改变了洲门死记硬背以应付考试的习惯,并培养了他们的思考意识、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这些无疑是符合教育改革要求的。
四、在创新教学模式中,教师负有更重的责任
在传统教育中,教师是教学中心,课堂教学完全是教师的“一言堂”,教师往往感到负担大,任务重。而在以人为本的创新教学模式中,学生将参与到教学各环节中去,并居于主体地位。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教学的担子比过去轻了,也更不能成为某些不负责任的教师放松自己的借口。相反,创新教学模式的实施,教师的责任更大,并必须切实做好以下基本工作:(1)深人研究教材,弄通弄懂各个知识点。教师只有熟练掌握应传授知识及其内在联系,才能在组织教学中得心应手、挥洒自如。这是组织好教学,实施创新教育的基础。(2)广泛猎取相关知识。我们常说,教师要给人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在以人为本的新教学模式中,主要是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面对这些思维活跃、创新潜力大的学生,要解答好他们的各种问题,教师没有宽广的知识面是难以想像的,也是无力胜任的。(3)高超的课堂组织能力和指挥能力。这一点是创新教育相比传统教育而言,对教师更严格的要求。在实施新教学模式时,教师更应是一个高超的“指挥大师”或者说是一个“导演”,他应该想方设法设计恰当的教学方式,吸引并组织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去,将应传授的知识让学生在参与和探索中逐渐掌握。其中,作为“导演”的教师的组织能力如何,无疑将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智力开发。因此,如何组织构思好教学,无疑是实施教育新观念中一门值得研究的艺术,那种认为在教学新模式中教师的工作比过去轻松了的思想显然是错误的。
五、注重课堂教学技巧,提高创新教学质量
教师在实施以人为本的创新教学模式中,除了从根本上转变思想,摆脱传统教育的禁锢外,还应注意从小处着手,以获取更理想的教学效果。一是要改变过去教学中片面追求课堂纪律好,学生不要讲话的要求。在创新教学中,教师不应再把自己滔滔不绝地讲、学生静静地听作为授课的理想氛围,而恰恰是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多多发言。更不应为片面追求良好的纪律而压制学生的疑问,否则只能造成创新教育实施的失败。二是开展分层次教学,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学生知识能力各不相同,教师在创新教育中若忽视主体的差异性,参与每次教学活动的仅是老师所认为的那部分“好学生”,则必然不利于每一个学生创造力的挖掘和能力的培养,也违背了创新教育的宗旨。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应重视学生个体间的差异,并围绕其开展教学。如:在提问中,教师可分层设疑提问,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难易程度与其知识水平对等的问题,最终使所有的学生都有表现和参与的机会,并从中获得自信心和成就感,使他们在赏识教育中感受学习的乐趣,并不断进步。三是恰当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不能使其成为创新教育中新的“满堂灌”。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早已被大家所认识,在实施创新教育中,必须根据教学需要而恰当使用,否则,以人为本的教育也难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