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对彖确定的依据和范围,分析自然保护区及外来物种引进的是否勾真正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提出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应采取的措施和法律制度。
1992年<生物多样性公约>:生物多样性定义为:指所有来源的活的生物体中的变异型,这些来源除其他外包括陆地,海洋和其他水生生态系统及其构成的生态综合体,这包括物种内,物种之间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自此,各种关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思想和活动应运而生.其中确定生物多样性保护对象的范围及其依据已经是当今理论界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并且成为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立法的基础和首要任务。
一、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依据
1生物多样性的决定因素及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目的生物多样性取决于生态系统中生物链的稳定性。而生物链的稳定性又是由环境决定的因此,生物多样性的状况最终由其生存环境和整个生态系统决定。关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目的,使物种在自然系统中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结构性和功能性得以保证从而维持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和丰富多彩。
2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
(1)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的理论关系
目前.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主要集中在濒危物种上而事实证明,我们未来的工作必然转向生态系统功能上。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目的是为了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和人类的可持续发展,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不仅体现在濒危物种上,更重要的体现在生态系统和与人类的关系上。人们关心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对人类生存的威胁,首先会注意到最易灭绝的物种上.越是濒危越重要,这一点是非常合理的,然而随着实践的发展人们便会认识到物种与森林保护、湿地保护和生物圈等有着更为重要的关系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的平衡才是最终目标。
(2)自然保护区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有效性分析
自然保护区是指为了保护珍贵和濒危动、植物以及各种典型的生态系统,保护珍贵的地质剖面为进行自然保护教育、科研和宣传活动提供场所并在指定的区域内开展旅游和生产活动而划定的特殊区域的总称。世界各国划出一定的范围来保护珍贵的动、植物及其栖息地已有很长的历史渊源一般都把1872年经美国政府批准建立的第一-一个国家公园——黄石公园看作是世界上最早的自然保护区2O世纪以来自然保护区事业发展很快目前全世界自然保护区的数量和面积不断增加并成为一个国家文明与进步的象征之一。截止2007年中国也已建立各级自然保护区900多处大家普遍认为自然保护区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改善环境和保持生态平衡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对濒危,珍稀物种的繁殖、驯化贡献尤为重大而我认为.看到自然保护区效果的同时其负面影响也值得探讨这种保护技术虽然在短期内起到了保护物种生存的目的.但它将动物与其自然栖息地隔离开来不同程度的干扰了生态进程.物种与环境,物种与物种之间的演化过程就此消失,是目前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一个严峻挑战以大熊猫保护为例,建立专门的保护区使其在一定程度上回归了自然生态环境,在人工帮助下繁衍生息.但本质仍是被保护而非自然生存状态,它作为生态系统元素的一部分,功能并没有得到发挥,其野性和生存能力不是加强了,而是大大减弱了,长远看来,反而不利干其未来的发展此外,自然保护区的经营和管理也已出现问题,主管部门较多.各自为政,影响了整体规划;许多保护区由于国家和地方政府没有提供足够的经费,而不得不面对现实,通过各种途径增加收入,把开发利用保护区的旅游资源与其他生物资源作为保护区增加收入的主要途径;部分地区由于资源紧张还出现了居民和保护区争夺资源使用权的现象,这些因素都影响了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物种目的的发挥因此.自然保护区的有效性问题至得认真商榷。
3生物多样性的区域性
(1)生物多样性的区域性理论
不同的物种适应不同的地理和气候条件生物多样性保护并不意味着地球上每一个角落的生物都一样多.结构都完全相同不同地区都有适合其条件而生长的物种,该物种在此地数量多起积极作用,在另一地方则可能相反。例如外来物种入侵问题由于人们对物种特性的不了解.致使某个物种的引进对当地生态。系统造成了极为严重的破坏。由此可见.物种的区域性本身就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一个重要方面。
(2)外来物种引进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有效性分析
为了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开展,一段时间内我们便将引进外来物种作为快速增加物种数量的重要手段.这种方法短期内看似有效却带来了一个长远和影响深刻的大问题,即外来物种入侵:生态系统是经过长期进化形成的,系统中的物种经过上百年、上千年的竞争和适应才形成了现在相互依赖又互相制约的密切关系。一个外来物种引入后,有可能因不能适应新环境而被排斥在系统之外.必须要有人的帮助才能勉强生存也有可能因新的环境中没有相抗衡或制约它的生物而成为真正的入侵者打破平衡,改变或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以“紫色恶魔”的凤眼莲即俗称的水葫芦”为例,1884年,原产于南美洲委内瑞拉的凤眼莲被送到了美国新奥尔良的博览会上,来自世界各国的人见其花朵艳丽无比,便:其作为观赏植物带回了各自的国家,殊不知繁殖能力极强的凤眼莲便从此成为各国大伤脑筋的头号有害植物。在非洲.凤眼莲遍布尼罗河;在泰国.凤眼莲布满湄南河;而美国南部沿墨西哥湾内陆河流水道.也被密密层层的凤眼莲堵得水泄不通.不仅导致船只无法通行,还导致鱼虾绝迹,河水臭气熏天:而我国的云南滇池也曾因为水葫芦疯狂蔓延而被专家指称息上了“生态癌症”。由此可见,盲目引进外来物种,不仅不能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开展,严重的情况下还可能发展为一场生态灾难。
二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范围
生物多样性保护对象的范围包括哪些,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要采取措施保护濒危及珍稀物种,减小物种灭绝速度.另一种则认为,保护生物多样性,那就是保护所有生物,任何物种都不应从生态系统中消失.这两种观点都是片面的,确定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对象必须有科学的依据.以下两个问题值得大家商榷:
1是否每一个物种都应受到保护
从各类研究数字可以看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现状是不容乐观的,过去6O万年问10万种左右的物种才消失.而现在每一个小时就会消失一种生物物种灭绝的速度是相当惊人.自1600年以来,人类已经导致75%的物种灭绝。由此,许多人提出.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要保护地球上所有存在的物种,使物种的数量保持在最大数目.我认为这一点是需要认真考虑的:从进化论而言,每一个物种在长期进化过程中能保存下来,都有它的合理性.但同时.自然界也遵循自然选择的规律.随时淘汰那些不符合环境.地理状况及气候物种,达到自然状态的最优化生态系统中所有物种都是彼此联系的.但它们的作用并不完全相同.某一个物种灭绝.或者濒危,并不足以使生态系统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关键还要看灭绝或濒危的是什么样的物种.因此,保护生物多样性并不是简单的保护所有物种.而是要尽可能的减少人类活动对自然和环境的影响,使不该灭绝的物种降低灭绝的危险。
2.物种的保护应注重量和质的结合
目前,我国已经采取许多措施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取得了明显效果.所建的自然保护区涵盖了我国70%的陆地生物系统8O%的野生动物和6O%的高等植物.使绝大多数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得到保护我们在保护物种上做出的成绩值得肯定,另一方面,还应该充分认识到物种质量的重要性.保护生物多样性不单单是盲目的维持和增加物种的绝对数量.还要考虑物种的未来发展,其年龄结构必须合理,性别结构必须稳定.优势基因必须发扬,从整体上提高物种的质量,才能适应环境的变化和生态系统本身的需求。
三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应采取的措施
保护生物多样性是我国目前的一个重要任务.确定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对象及其依据.完善相关法律制度首当其冲.我认为,实践中应该对各个物种的情况具体分析,采取不同的保护措施:
1就地保护: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就地保护的对象主要包括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动植物的天然集中分布区等.目前,全世界的生态专家已经得到一个共识.如果你要去保护野生动物,那么最好的理念就是在野生动物的家乡原始栖息地去保护它。比如说保护大熊猫.不是将其放在动物园里.而是将它放到保护区内更为合理。当然.待情况转好后,大熊猫的最后归宿不是被人们养起来.而是被放归大自然自由生存.就地保护是现今我国最重要,涉及面最广的一项保护措施。
2.迁地保护: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把因生存条件不复存在,物种数量极少或难以找到配偶等原因,而生存和繁衍受到严重威胁的物种迁出原地.移入到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迁地保护为行将灭绝的生物提供了生存的最后机会,然而,将物种放进动物园植物园是不是就达到最终目的了.答案是否定的,迁地保护目的是使即将灭绝的物种找到一个暂时生存的空间,待其元气得到恢复.具备自然生存能力的时候.重新回到生态系统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迁地保护是就地保护的一个重要补充。
3.建立基因库
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人们已经开始了一项新的计划,建立基因库.来实现保存物种的愿望。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把各种珍稀动物的胚胎基因冰冻起阿种措施听起来可以解决一切问题实践中必须予以严格控制。因为它一定能够程度上挑战了大自然的生存规律.一旦滥用会对人类和生态系统造成无法弥补的后果。
4.为了保证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顺利高效开展我们必须运用法律手段,完善相关法律制度:第一,补充自然保护区制度,明确保护区的设立和管理体制。第二建立严格的控制外来物种入侵制度。从维护国家和地区生态安全的角度出发,加强对外来物种引入的评估和审批.实现统一监督管理如加强生物引种,交通运输国际货物贸易等分方面的监督.建立生物引进风险评价等。第三.建立基金制度。要有效的保护生物多样性就要有强大的经济基础.有关部门应建立完善的基金制度保证国家专门拨款,争取个人,社会和国际组织的捐款和援助为实践工作的开展提供强有力的财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