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主义是当代西方最为流行的学习理论,它给教育工作者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教育心理学视角,然而,我国绝大多数教师对其蕴涵的教学思想还较陌生。因此,本文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作了简要的介绍,并探讨了其对我国中小学教学改革的意义。
一、建构主义学匀理论在教学上的见解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导致教学上的诸多建树,归纳起来目前已开发出的、比较成熟的教学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随机通达教学。
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出发,有人提出随机通达教学。他们认为在学习过程中对信息意义的建构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人手,获得不同方面的理解。因此,对同一内容的学习要在不同时间多次进行,每次情境都经过改组,目的不同,分别着眼于问题的不同侧面。这种反复由于是在各不重合的学习情境中发生,不是为巩固知识技能而作的简单重复,只是会使学习者对概念知识获得新的理解。在进行这种教学时,每个概念都要涵盖充分的实例,分别用.以说明该概念在不同方面的涵义,从而形成对概念的多角度理解。
2.自上而下的教学模式。
传统教学采取的都是由易而难,由下而上的教学进程。加涅的学习层次说正反映了这种教学的基本理念。但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出发,有人则提出相反的教学进程。一种可称之为自上而下的教学进程。在教学中教师先呈现整体性的任务,让学生尝试解决,在解决过程中,学生需首先完成子任务及其所需的知识技能。这样的教学就不是从脱离情境的,过于简单化的低层次开始,而是从联系实际的,具有整体性的高层次开始的。另一种可称之为从网络人手的教学过程。由于知识是由围绕着关键概念的网络结构所组成的,它包括事实、概念、过程知识、条件知识等,可以让学生从网络任何部分进人教学,如可以从要求学生解决一个实际问题开始教学,也可以从某一规则开始教学,而不必拘泥于由直线型层次成的教学进程,这将使教学更为灵活、多样。
3.情境性教学。
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出发,有人提出情境性教学,他们主张弱化学科界限,强调学科交叉,让学生在与现实情境相类似的情境中进行学习。教师并不搬用事先准备好的内容,而是展示与现实中专家解决问题相似的探索过程的测验,学生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本身就反映了学习的效果,并把这称为融合式测验。
4.合作学习的教学。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每个人都职自己的经验和知识背景来理解事物,并且只能理解事物的某些方面,不存在唯一正确的理解。因此,在教学中提倡合作学习,让学生增进相互讨论、切磋、交流的机会,有助于了解彼此的见解,丰富对事物的理解,减少片面性、局限性,促进学生建构能力的发展。
5.支架式教学。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推崇支架式教学:教师在教学中的指导、帮助作用随着学生学习的进展而渐弱,直至最后由学生自己独立进行,以充分发挥学生自我管理学习的能力。这种教学思想来源于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三、建构主义对中学教学改革的启示
1.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关于学生的主体地位问题,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我们提供了新的视角。同一个认识对象,不同人从知识层次到知识的各个侧面,都存在着理解上的差异性。由此可见,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相反,他要主动地建构信息的意义,这种建构不可能由他人代替。所以,我们在教学时,一教师要赋予学生全新的角色,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拥有学习的自控权,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地调动学生认知的,情感的,行为的,生理的等诸多因素参与,才能促使学生探索与发展,从而对课程内容有着更深的理解。
2.强调打好基础的重要性。建构主义者认为,学习者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建构的过程不是从零开始的过程。而是从它原有的已有经验开始的。因此,丰富学生的经验系统以优化学生原有认知结构非常必要。
3.精心设计教学情境,力争做到课堂教学情境化。建构主义非常强调情境或环境对学习者理解概念或原理中的重要性。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尽可能地创造出真实、激动、活泼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在学习时能够始终处于积极状态。
4.给学生的学习以适度的指导。依据建构主义的观点,教师与学生在教学中的关系是动态的,因此,随着教学的发展,学生学习的逐步深人,教师应逐渐放手让学生自己进行独立的学习,减少指导,增加学习中让学生自主发现的成分。当然,“适度指导”的掌握与教师的教学经验直接相关,教学活动中,所谓“学的真谛在于‘悟’,教的秘诀在于‘度’”就是要求广大教师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教学经验,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思维多样性和个别差异,进行适当的指导,以使学生提高领悟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