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环保水平的不断提升,林业工程技术在植树造林中的应用要求越来越高。虽然,近些年来中国植树造林的工程水平不断提升,但在绿化造林中依然存在着林业工程技术应用的弊端。基于此,本文对林业工程技术的应用原则进行梳理,分析绿化造林模式的弊端,提出优化中国林业工程技术应用的有效路径。巩义市在林业工程技术应用中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并且打造了独具地方特色的绿化造林模式。林业工程是一项系统性和复杂性工程,必须结合当地的土壤条件及气候条件,在节约造林成本的基础上,合理运用林业工程技术达到造林绿化的效果。科学合理运用林业工程技术,已经成为了造林绿化工程顺利进行的保障。因此,对中国林业工程技术的应用进行探究,对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1、林业工程技术的应用原则
1.1适应性原则
适应性原则是林业工程技术应用的首要原则,在植树造林过程中,林业单位必须对植树造林所处的地理环境及气候条件进行综合性考量。在数据分析及长期观察的基础上,科学选择植树造林所用的树种及工艺,保证树种成活率[1]。巩义市在开展植树造林活动前,会对当地气候条件及降水概率进行长期观察及数据收集。在科学精准的数据分析基础上,准确选择树种及技术。这样不仅能够大幅度提升树种存活率,同时还可有效降低植树造林成本,达到生态效果与经济效益相平衡的效果。
1.2保护性原则
保护性原则是林业工程技术应用的另一个重要原则,在植树造林的过程当中,需充分贯彻保护性原则,才能在不破坏当地原有生态系统的基础上,改良当地的自然环境,完善生态系统。但是,中国许多地区在植树造林的过程中,并未贯彻保护原则,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巩义市在植树造林前,会对当地植物种类及生产状况进行全方位的调查,避免新种植的树木对原有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如果发现所选择的树种不适应当地的生态环境,那么就会及时调整,避免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这样不仅最大限度的发挥了林业工程技术的积极作用,同时也为中国其他地区的植树造林模式提供了创新思路。
1.3经济性原则
巩义市在造林绿化过程中,始终坚持经济性原则。这不仅保证了植树造林的效率,同时也最大程度上节约了公共资源。经过大量的实践,巩义市已经建立了较为系统的林业工程技术应用体系。各个地区可依据自身情况,在树种种子库中选择适合区域气候条件和土壤条件的树种进行种植,从而提高植树造林技术水平及总体效率。在当前的植树造林工作中,充分掌握树木生长规律,在标准化育种前提下,针对地区特点开展科学植树工作。
2、林业工程技术应用要点
2.1植苗造林技术要点
相较于多种造林技术而言,植苗造林成活率更高,而且更易于控制林木规模及种类。这种方法对自然条件的依赖较少,因此必须改进植苗造林法技术应用模式,提升植苗造林法的效率和价值[2]。植苗造林法的应用限制较少,且操作方式较为简便,在造林中被广泛应用。虽然植苗造林法操作较为简单,但是育苗程序较为严格,前期准备工作耗时较长,经济成本较高。如果要想进一步扩大植苗造林法的应用范围,就必须进一步降低培苗育种成本,提升培苗育种效率,缩短育种周期,提升植苗造林的效率。
2.2造林规划技术要点
通常植树造林时间为在春天,但是随着植树造林技术的不断提升及树种的多元化发展,许多地区也选择了其他时间进行造林活动。例如在中国北方地区可选择在4月10~30日植树。此时的气候条件及土壤条件利于树木成活。如果将植树时间提前,那么土壤还未完全解冻,水分无法完全下渗,导致新苗难以在土壤当中扎根。如果在秋季植树,则树苗没有完全进入休眠状态,造成水分丧失,降低树苗成活率。只有选择了合适的种植方式及树木种类,才能有效改善种植地区的水土环境。如果一些地区土壤较为肥沃,那么就应当将种植阔叶植物,从而保证该地区的水土不易流失。
2.3播种造林技术要点
在地广人稀的区域,比较适合应用播种造林法进行造林,并且造林地区周围自然灾害发生概率较低。在播种后必须对幼苗进行管理,选用颗粒饱满、种源充足的种子进行播种,保证造林质量和成活率。必须根据当地的气候、季节及湿润程度选择正确的造林方式和造林技术。播种造林是直接将树种播撒到土壤中,经济成本较低,而且没有培育树苗的过程。因此,在造林时被大面积使用。虽然这种方法具有经济高效,但在具体应用过程中,对播种地区水分及土壤肥力的要求较高。
合理应用林业工程技术,对于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而言具有关键性作用。近年来,中国积累了丰富的林业工程技术应用实践经验,并且在植树造林的过程中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但是,在传统的林业工程技术应用实践中,依然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因此,必须对林业工程技术的应用模式进行分析,解决林业工程技术应用中的技术问题,找到适用于中国的林业发展模式,从而为中国的环保事业提供可靠的方法性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