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合同是建设工程的主要合同,是工程建设质量控制、进度控制、投资控制的主要依据,也是明确承发包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的依据。施工合同因其标的物——建设工程的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其合同具有特殊性、合同履行具有长期性、多样性、复杂性等特点,这导致了施工合同存在着高风险,如因地质地基、水文气象条件、工程设计变更等引起的环境和技术方面风险。除此外,施工合同还存在着许多法律风险,尤其在目前建筑市场处于买方市场的情况下,因承发包交易过度向发包人倾斜,使承包人处于不利的地位,承担着过多风险。建筑施工企业如果能够有效地分析施工合同潜在的法律风险,通过强化合同管理做好风险的防范和控制,合理转移风险,就能避免不必要的法律风险,防止减少企业损失,最大限度地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赢得企业生存。
一、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常见法律风险
1、施工合同违反法律法规强制性规定的风险。
工程施工合同受到不同领域的多部法律及其他规范性文件调整,法律、行政法规和部颁规章中调整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强制性规范有很多,这是因为建设工程的质量关系着千千万万个人的人身安危。建筑施工企业必须依法经营,确实遵守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保障工程质量和安全,维护建筑市场秩序,否则将承担相关的法律责任。
2、签订存在缺陷、显失公平的合同。
建筑施工企业在施工合同中处于不利的地位,施工合同文本草稿也往往是由发包方提供的,如果施工企业接到发包方提供非示范合同文本草稿后,不做详细审查就全盘接受,就可能在签订的合同中存在条款不齐全、不完善,承发包双方的权利义务失衡,如在合同条款中缺少因第三方影响造成工期延误或经济损失的条款,没有转移风险的担保、保险等相应条款,限制承包方索赔等过于苛刻的权利限制条款,发包方免责条款等。一旦签订此类合同,将使施工企业承担极大的风险。
3、合同履行过程中的风险。
建设工程施工周期有多长,施工合同的履行期就有多长。因此在这一阶段施工企业面临最多的风险,除环境和技术方面的风险外,可能还会遇到以下种种风险:
①施工企业的项目管理人员对项目的管理制度执行不力,管理不到位,或工作安排指挥错误和过失,导致不能全面履行合同,发生工程质量安全事故或其它事故。
②发包人资信因素风险。发包人履约能力差,由于发包人经济情况变化,无力支付工程款,或者发包人信誉差,不诚实,有意拖欠工程款。
③分包造成的风险。由于选择分包商不当,分包商违约,不能按质按量按时完成分包工程,将影响整个工程进度或发生经济损失。特别是发包人强行指定的分包商。
④发包人驻工地代表或监理工程师工作效率低,不能及时解决问题或付款,或者发出错误指令。
4、其他方面的风险。
施工企业还面临着要素市场价格上涨的风险,材料设备不合格或供应不及时的风险,垫资施工的风险等。
二、强化施工合同管理,提高风险防范水平
施工合同法律风险尽管客观存在,但并非不可避免,通过强化施工合同管理,提高风险防范水平,就能尽量减少或避免施工合同风险。
一个企业合同管理的质量主要表现在合同的签约质量和履行质量上,提高合同签约质量的关键是加强事先设防,而提高合同履行质量的关键是加强过程控制。只有在合同的签订和履行两大方面把好了质量关,才可以从根本上提高合同管理质量。同样,强化施工合同管理也包括强化施工合同的签订管理和强化施工合同的履行管理两大方面。
三、运用法律手段,合理转移风险
对于预测到的合同风险,在签订施工合同时,可以采取双方合理分担的方法。但由于一些不可预测的风险总是存在的,因而合同中始终存在一定的缺陷,双方的责权利不可能绝对平衡,承包人就存在一定的风险。对于不可预测风险的发生,运用法律手段,合理转移风险就是施工企业的应对之策。合理转移风险主要有开展工程索赔,推行工程担保和保险等措施。
建筑施工企业只有诚实守法经营,为企业自身利益加强合同管理,积极做好合同法律风险的防范控制,充分运用法律手段合理转移风险,才能最大限度地维护企业自身的合法权益,在竞争激烈的建筑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