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作为学术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了文献梳理与文献批评两大环节。文献梳理旨在对前人关于某一主题的研究观点和成果进行系统性的回顾与整理;而文献批评则是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这些已有研究的观点层次、深度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而推导出本文的研究方向和创新点。然而,在实际撰写过程中,许多作者在文献批评环节容易犯“倒推”的错误,即在文献梳理后直接得出“已有研究较多关注……方面,而较少研究……方面,因此本文将研究这一方面”等结论。这种缺乏充分分析和论证的“倒推”不仅会降低论文的质量,还可能影响所投期刊的学术档次,因此亟需引起大家的重视。
(一)文献批评为何不能直接使用“倒推”?
许多作者对为何应避免在文献批评中直接倒推研究问题感到困惑。他们可能会说:“我在文献综述时已经梳理了企业和跨国层面的文献观点,并发现尚未有文献从技术进步、产业融合的角度进行研究,为何还会被认为缺乏依据呢?”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在于作者仅从自身研究角度出发,未能充分考虑读者、编辑或专家的视角。
从读者角度来看,作者的文献梳理确实能让他们了解到“已有研究从企业或跨国层面进行过探讨”,但对于“是否真的没有从技术进步、产业融合的角度进行研究”,读者无从判断,因此可能会质疑作者在推导研究问题过程中的逻辑严谨性,从而降低论文的可参考价值。
而从编辑或专家的角度来看,他们可能会提出诸如“在贡献撰写层面,鲜有中国区域方面的研究,但您采用的机器人使用密度这个指标,这方面的研究其实已经不少了”、“在‘多个维度’方面,您所指的‘多个维度’主要包括哪些方面,是否有具体依据?”、“在仅探讨‘线性’方面时,您是否确实已经全面探索了线性方面?已有的研究是否进行过非线性排除检验?”等问题。如果作者无法给出满意的答复,那么文献批评的有效性就会受到质疑,甚至可能导致整篇文章的创新性被否定。
(二)文献批评倒推的三种合理论证方式
尽管我们并不推荐在文献批评中使用倒推方式,但如果能在倒推的基础上给出补充或优化,并说明立题的依据,那么这种方式也是可以接受的。以下是我们提供的三种由“……研究较少”推导研究问题的合理论证方式:
使用引用说明“已有文献确实较少研究这些方面”
通过使用他人的观点来支撑自己文献批评的观点。例如,在包国宪和刘宁(2019)的《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建设中的公民参与研究——以新农合为例》一文中,作者提到“然而,现有文献对此并未给予足够重视,关于农村居民在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建设中的公民参与研究相对不足。仅有部分学者就农村居民对新农合的满意度进行了讨论与分析”。如果我们继续研究“农村居民在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建设中的公民参与”问题,就可以引用这篇文献的观点作为我们文献批评的支撑。
使用这种方式的优势在于其简单且易于操作,但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引用文献的质量,最好选择权威期刊文献;二是引用文献的时效性,尽量选择近三年的文献,以避免在引用基础上已有其他学者进行相关研究而导致“……研究不足”的问题无法成立;三是在引用文献之前,需要判断其是否是主观论述,是否存在“倒推”。
分析“已有文献较少研究这些方面”存在的问题
通过分析“已有文献较少研究这些方面”所存在的问题,从侧面说明本文的研究将解决这些问题,从而证明自己研究的价值。例如,在聂景春等(2016)的《农村儿童兄弟姐妹的影响研究:交流互动或资源稀释?》一文中,作者提到“这种矛盾的结论也反映了目前研究存在的一些局限……现有研究没有明确‘非独生子女’的构成……已有研究在分析方法上也存在明显不足……而基于农村的研究较少”。作者从三个方面进行文献述评,并在主观述评之后给出了关键解释,如关于“现有研究没有明确‘非独生子女’的构成”,作者解释“现有研究大多数是以‘非独生子女’作为对象进行的分析,而如果将兄弟姐妹统称为非独生子女,根据交流互动论和资源稀释论,可能会因为抽样差异导致结论出现矛盾的问题”。在分析过程中,作者还使用了两个理论来支撑自己的观点,进一步增强了分析的可靠性。
给出本文研究迫切性的说明
介绍自己研究的迫切性也是证明研究价值的一种方式。除了指出“已有文献较少研究某些方面”存在的问题外,还可以通过“新形势、新环境”等研究情境的变化来证明自己研究的迫切性。例如,在孙中伟和黄时进(2015)的《“中产”更环保吗?城市居民的低碳行为及态度——以上海市黄浦区为例》一文中,作者提到“现有研究基本上把收入当做一般变量,没有从社会地位或社会分层的意义来看待其特殊性”,并紧接着给出了自己研究的迫切性解释说明,“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中国社会分层结构也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中产’阶层居民逐渐成为城市社会的主体力量”。作者使用数据资料作为支撑,解释了为何研究“中产阶层”,并使用引用说明“收入在众多变量中具有决定性质”,从而说明了本文将收入放在社会地位或社会分层意义上的特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