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誉 常见问题 期刊大全
期刊
投稿邮箱

mlunwen@163.com

服务热线

18516839603

图片误用致撤稿?论文发表 10 大高危操作避坑指南!

发表日期 2025-04-18 11:09:28    176

近日,小编留意到某高校教授因图片误用而被撤稿的新闻,评论区瞬间炸开了锅:“图片居然还能出问题?”今天,咱们就来好好扒一扒论文发表过程中最容易“翻车”的 10 个操作,这些坑可比数据造假还要隐蔽得多!

01 图片 P 图过度:把黑痣 P 成美人痣

案例:某医学论文作者将病理切片的颜色调亮,结果被审稿人敏锐察觉“肿瘤细胞形态异常”,直接遭遇撤稿!

✅ 正确做法:

  • 借助原图对比功能(例如 Photoshop 的“图层对比”),确保修改幅度不超过 10%对比度;

  • 在论文方法部分清晰标注图片处理方式(如“亮度调整”)。

02 重复使用图片:一图多用图省事

案例:生物系张老师将 2018 年的实验图片进行“裁剪”后,用于 2023 年的论文,结果被期刊查重系统精准识别为“自我剽窃”。

✅ 正确做法:

  • 妥善保存原始图片文件夹,采用“实验日期 + 样本编号”的命名格式;

  • 若需跨论文使用,务必标注“改编自文献[X],已获授权”。

03 版权纠纷:百度图片直接拿来用

案例:一篇艺术史论文引用了某画家未公开的手稿图,结果被起诉索赔 50 万,学校不得不发布撤稿声明。

✅ 正确做法:

  • 优先选用 CC0 协议的免费图库(如 Unsplash、Pexels);

  • 使用商业图片时,需及时联系版权方,并妥善保留授权邮件。

04 数据篡改:小数点后动手脚

案例:某心理学论文作者将“P = 0.051”篡改为“P = 0.049”,结果被同行用原始数据成功复现后举报。

✅ 正确做法:

  • 利用 R 语言等统计软件自动生成图表,避免手动修改数值;

  • 投稿时,务必上传原始数据压缩包(如 SPSS 文件)。

05 一稿多投:东边不亮西边亮的心思要不得

案例:教育学李老师将论文同时投给 3 家核心期刊,被发现后,被禁止在该领域期刊投稿长达 3 年。

✅ 正确做法:

  • 先使用 Query Letter 联系主编,确认“未被拒稿前不另投”;

  • 投稿系统会自动检测重复投稿情况(如 ScholarOne)。

06 作者身份争议:挂名成“学术人情”

案例:导师将未参与研究的领导挂名为通讯作者,被学生举报后,集体遭遇撤稿。

✅ 正确做法:

  • 严格按照 ICMJE 标准界定作者贡献(如构思、数据采集、论文撰写);

  • 使用 ORCID 账号绑定作者身份,有效避免重名纠纷。

07 伦理审查缺失:拿活人做实验的荒唐事

案例:某医学院论文未提交伦理委员会审批,被国际期刊发现后,不仅撤稿还被通报。

✅ 正确做法:

  • 提前 3 个月提交伦理审查申请,并妥善保留编号;

  • 人体实验需签署知情同意书,动物实验需标注伦理声明。

08 引用不当:“参考文献”变“参考不献”

案例:某论文引用了 10 篇文献,实际只参考了 3 篇,被审稿人发现“引用灌水”。

✅ 正确做法:

  • 使用 EndNote 等工具管理文献,导出前仔细检查“in - text citation”与“reference list”的一致性;

  • 尽量避免引用“二次文献”,尽量寻找原始来源。

09 同行评审造假:自己审自己的论文

案例:某教授伪造审稿人邮箱,自己给自己的论文写好评,结果被期刊社发现 IP 地址相同。

✅ 正确做法:

  • 推荐审稿人时,避免使用学校邮箱;

  • 期刊会进行交叉验证审稿人信息。

10 重复发表:中文翻译成英文再投

案例:化学系王老师将中文论文翻译成英文投给 SCI 期刊,被查重系统发现重复率高达 85%。

✅ 正确做法:

  • 翻译后,修改至少 30%的内容(如增加新实验数据);

  • 投稿时,声明“本文是 XX 论文的扩展研究”。

自查清单

  • 原始数据是否保存完整无缺?

  • 图片修改是否在期刊允许的范围内?

  • 所有作者是否都符合 ICMJE 标准?

  • 伦理审查编号是否已清晰标注?

  • 引用文献是否都真实阅读过?

通过了解这些高危操作及正确做法,希望各位科研人在论文发表的道路上少走弯路,顺利发表优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