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誉 常见问题 期刊大全
期刊
投稿邮箱

mlunwen@163.com

服务热线

18516839603

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适宜技术一体化防治研究

发表日期 2023-12-01 10:01:13    313

【摘 要】 目的:探讨中医适宜技术一体化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防治疗效。方法:通过对本院2008年1月-2011年1月48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中医适宜技术一体化方法,并对治疗前后的胃镜做对比观察疗效。结果:中医适宜技术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胃粘膜、言行程度、肠化生和非典型增生均具有很理想的疗效,对呃逆、泛酸等症状也有很大的改善,临床治愈9例(18.75%),显效18例(33.33%),有效15例(31.25%),无效6例(12.5%),总有效率87.5%。结论:中医适宜技术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具有很好的疗效,临床上建议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适宜技术;一体化;防治;效果

慢性萎缩性胃炎为常见胃部疾病。胃粘膜萎缩而被肠的上皮细胞取代即肠化生;炎症继续演变,则细胞生长不典型,即间变。临床表现仅为上腹饱胀、嗳气、胃纳减退等消化不良症状。内镜检查及活检是确诊本病的唯一手段[1]。萎缩性胃炎可用药物治疗,并应定期检查,以防癌变。国内外应用手术或西药治疗,效果并不理想。笔者通过对患者实行中医适宜技术治疗,获得理想疗效,具体汇报如下:

1 临床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2008年1月-2011年1月48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其中男性26例,女性22例,年龄为36-56岁,平均年龄为46岁。病程为2年-18年,平均时间为10年。其中轻度萎缩的有16例,中度萎缩的有18例,重度萎缩的有4例。伴单纯肠化生的有23例,肠化生和非典型性增生并见的有8例。

1.2 诊断标准[2]

48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均符合《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的诊断标准,所有病例经胃镜检查及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认。胃镜和病理检查提示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镜检查提示:胃粘膜变薄,粘膜呈灰红色或者灰白色,可见血管。实验室病理检查提示:胃粘膜变薄且有慢性炎症,部分腺体萎缩,部分患者伴有肠化生伴(不伴)非典型增生。固有腺体减少小于1/3者为轻度,介于1/3和2/3之间的为中度,大于2/3者为重度。

1.3 治疗方法

1.3.1 中药治疗

使用益气养阴活血方进行治疗,主要方药给予黄芪40g、党参20g、沙参15g、丹参12g、茯苓15g、白术15g、川芎12g、白芍9g、麦冬9g、蒲公英6g、甘草3g,水煎服,每日1剂,以15剂为一个疗程,一共服用3个疗程。汤药饭前半小时服用为宜,症状较重者可以一日多次服用。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辨证加减,血瘀较重者加用红花6g、桃仁6g;肝胃不和者加用柴胡12g、枳壳12g、黄芩6g;对于阴虚较重者加用生地12g、知母9g。治疗期间患者禁烟酒,清淡饮食,避免食用对胃粘膜刺激性的药物。

1.3.2 针刺治疗

取穴中脘、足三里、胃俞、气海、内关。肝胃不和加太冲、肝俞;脾胃湿热加三阴交、阴陵泉;气滞血瘀加血海。方法:常规消毒后,不锈钢毫针采用连续压手式进针法,可刺入皮下20 mm,胃俞、肝俞、内关进针0.5-0.8寸,以针下有松软感为宜,得气后接韩氏电针仪:选用疏密波,频率2/15HZ,强度以病人舒适为度,留针30min,

1.4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症状消失或明显改善,并且胃镜或病理复查有明显改善,胃粘膜变薄和腺体萎缩好转。有效:症状明显改善,胃镜或病理复查至少有一项好转。无效:症状无改善,胃镜和病理检查无好转。

1.5 统计学处理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3.5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组间显著性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临床治愈9例(18.75%),显效18例(33.33%),有效15例(31.25%),无效6例(12.5%),总有效率87.5%。

3 讨论

慢性萎缩性胃炎属中医“胃脘痛”、“痞满”等范畴,但尚不能与之完全等同。《黄帝内经》已有“胃脘当心而痛”、“痞”、“痞塞”等记载;唐代孙思邈《千金要方》“九种心痛”中也包括了本病。《内经》云:“胃为仓廪之官,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胃虚弱,气血生化无源,气虚血瘀导致了其受纳与运化机能减退,胃阴耗伤、胃络失养而致萎缩。所以慢性萎缩性胃炎属于本虚标实的疾病,中药方中选用黄芪可以大补元气,加以党参、白术有利于加强益气健脾之功,促进气血的生化;沙参、麦冬有滋阴之功,白芍酸甘化阴,使酸得其助而阴生。川芎可以活血化瘀,血行促进新血生;甘草在方中起到缓冲药效的同时保护胃黏膜[3,4]。

气虚血运乏力、气滞血瘀,其受纳与运化机能减退,胃阴耗伤、胃络失养而致萎缩。本病以脾胃虚弱为本,瘀血阻络为标,针灸中脘、足三里、胃俞、内关等健脾益气,肝俞、太冲疏肝和胃,三阴交、阴陵泉清利湿热,血海理气活血[5]。

经过3个疗程的治疗,胃镜和实验室病理复查后发现,患者胃粘膜明显得到修复,腺体得到再生,周围的炎症被吸收,并且产生良好的止痛作用。临床治愈9例(18.75%),显效18例(33.33%),有效15例(31.25%),无效6例(12.5%),总有效率87.5%。因此用中医适宜技术方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疗效明显,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临床上建议进一步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 张文尧.中医药对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胃黏膜不典型增生患者的临床及实验研究[J].中医杂志,1998,39(8):481.

[2] 张涛,谢林.胡珂辨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经验[J].甘肃中医,2004,17(4):9-11.

[3] 陈国富.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证治体会[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23(4):

[4] 张永锋.慢性胃炎[M].北京:中国医药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217-273.

[5] 刘国剑,程时丹.常见消化系疾病诊疗手册[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7:6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