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誉 常见问题 期刊大全
期刊
投稿邮箱

mlunwen@163.com

服务热线

18516839603

水泥混凝土路面板底脱空原因及灌浆处理

发表日期 2024-06-07 15:23:47    147

水泥混凝土路面属于高级路面,是高速公路、一级公路路面的主要形式之一。它属于刚性路面,板体刚度较大。水稳性比较好,受温度影响小,且具有承载能力大,养护费用少,抗磨耗能力强,使用寿命长,施工机械简单等优点。但由于其接缝较多,对超、重载较为敏感,易产生脱空、唧泥等病害,从而导致路面破损。水泥混凝土路面板底脱空是造成路面板断裂和错台的直接原因,尤其是在接缝处产生的脱空。如果不及时进行识别和处置,势必造成路面面板的断裂和路面使用性能的衰变,这将会大大降低路面的使用性能。因此如何预防与治理脱空、唧泥等病害,搞好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养护,延长公路的使用寿命,改善其通行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 水泥混凝土路面板底脱空原因

水泥混凝土路面交付使用后,在交通荷载和环境的作用下,会逐渐在板块和基层之间出现空隙,即产生局部脱空,或称之为原始脱空区。混凝土路面的局部脱空现象较为常见且分布较广。脱空的出现对水泥混凝土路面板的受力极为不利的,因为它改变了路面的力学结构,使弹性地基上的弹性薄板受力形式不复存在,

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类悬臂梁或类简支梁受力模式(如图1)。加上混凝土抗弯拉强度很低,脱空后路面一般会迅速断裂、破碎。如果不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随着水的浸入,在行车荷载的作用下,经过反复抽吸循环,将使脱空面积加大,面板更容易产生破裂。

严重影响行车质量和路面的使用寿命,也会增加后期的维修费用和难度。板底脱空产生的原因如下:

(一)基层材料选择不合理

基层材料级配不够合理或细料太多,不耐冲刷,稳定性、防冻性差,容易形成脱空。

(二)接缝、裂缝未及时填封

接缝料损坏或缺失,造成水的浸入。水的渗入使基层材料强度、刚度进一步降低,此时在荷载的作用下,强度较低的路面就会出现比其他部位更大的变形,且很难恢复而形成脱空。浸入的水在荷载作用下在板下流动,冲刷基层表面。在反复的挤压和抽吸作用下,挤水与基层材料中的细料形成泥浆,沿接缝缝隙喷溅而出,使脱空面积进一步增大,形成恶性循环。

(三)水泥混凝土路面自身的缺陷

水泥混凝土路面基层材料的刚度远小于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刚度,在行车荷载的作用下,面层和基层对弯沉变形的恢复不一样,导致面板在荷载离开后恢复原状,而基层残留部分变形无法恢复,因此出现基层与路面板的脱离,形成脱空。日趋增大的交通量和重载、超载车的不断增多,更加剧了脱空病害的产生与发展。

(四)路面排水系统的缺陷

路面排水系统存在缺陷,使本应及时排走的水大量长时间滞留在路面上,势必路面积水会下渗至基层,造成局部基层软化,下沉形成脱空。

(五)路基密实度不足

路基密实度不足,尤其是高填方路段,由于路基填筑材料的不均匀性,造成工后沉降也不均匀,从而形成板底脱空。填石路堤

未振动夯实或路基设计填土高度较低,当两侧为农田或渔塘时,会导致地下水位升高,地下毛细水浸蚀基层使局部强度降低也会出现脱空现象。

(六)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

温度和湿度的变化也对面板产生影响,很容易引起板的翘曲变形;为避免过大的温度应力使面板断裂或拱起而设置的纵缝、横缝,随着面板的收缩、膨胀、裂缝也随着张开、闭合,这些都为水的浸入创造了条件。

二 、灌浆技术施工

(一)脱空板的确定

近年来,道路路面脱空检测设备及其相应的检测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现在国际上比较常用的方法有:落锤式弯沉仪(FWD)判断法;声振检测法。我国还常用贝克曼梁检测法,除此之外还有:人工敲击法;外观判别法等。

落锤式弯沉仪(FWD)判断法在国外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可方便地测定弯沉曲线,具有测试速度快、精度高、准确率高的优点,是进行混凝土路面弯沉量测的较为理想的设备,但该设备昂贵笨重,操作复杂,需专业人员协助,检测结果需要从原检测数据中提取后,再进行二次判断才能得出,识别率较声振法较低。

声振法是一种快速简便的无损检测方法(如图2)。它具有识别率高 ,造价低,速度快,可操作性强,对交通影响小等特点。其速度至少是FWD的三倍,数据处理快捷水

泥路面脱空检测仪现场可以输出检测结果,并与路线桩号对应。但准确率不如FWD判断法。

贝克曼梁(Benleman Beam,简称BB),即在规定的标准轴载

作用下,路基或路面表面轮隙位置产生的垂直变形值(回弹弯沉),利用载重汽车加载,人工读取百分表的读数,以此来测量路基或路面表面的回弹弯沉值。该方法以人工操作为主,工作强度大、速度慢。

外观判别法和人工敲击法是人工对路面板进行肉眼观察和敲击,根据经验得出脱空范围和程度,但无法对板底进行观察别,这两种方法的缺点是主观性强,很不准确,即使是有经验的工程师也不能避免错判、漏判。

(二)板下灌浆的必要性

在修复水泥混凝土路面时,采用板下灌浆的目的是为了恢复对路面结构的支承。板下灌浆作为一种预防性维护措施,应在板角刚一出现支承丧失的情况时就尽快地进行。支承丧失的表现是弯 沉增大,横向接缝形成错台,交通车道或路肩的接缝和裂缝附近积存细屑。在路面板尚未发生严重裂缝时,板下灌浆是一种比较经济的修复方法。如果初始弯沉很小,最好不要灌浆,因为板下灌浆所造成的扰动可能会使弯沉增大。板下灌浆不能矫正沉降,不能提高结构设计能力,也不能消除因板内温、温度变化及板上交通荷载而造成的垂直错台。但是由于空隙被填充,减小了弯沉,恢复了结构的整体性,因此减小了未来发生唧泥以及错台和板断裂的可能性。只有在支承能力丧失程度有限的接缝、裂缝处才进行板下灌浆。

(三)灌浆施工

灌浆技术分为水泥灌注法和沥青灌注法,灌浆孔位布设应根据路面板的大小、下沉量大小、裂缝状况以及灌浆机械、灌浆压力来确定,一般为3~5 孔,灌浆孔大小应和灌注嘴大小一致,一般为5cm 左右(如图3)。灌注机械可用压力灌浆机或压浆泵。灌浆顺序应从沉

陷量大的地方开始,由远到近,由大到小。灌浆压力的控制应视混凝土板的损坏及脱空情况具体确定。当浆液从接缝处或另一注浆孔冒出,就可认为完成该孔注浆,即停止注浆,迅速移至另一注孔继续作业。待浆体抗压强度达到3 MPa时,用水泥砂浆堵孔,即可开放交通。

(四)注浆注意事项

通过现场试验总结如下几点注意事项:

1、当混凝土板纵横缝有浆液冒出,继续注浆10~20 s 即应停止。若板底有积水,积水会在压力下从缝隙冒出,并出现冒气泡现象,继续注浆直至停止冒泡且浆液冒出10~20s 即停止。

2、 对于裂缝及板边缘冒浆压强无法上升,则先让浆液凝固后,再重新钻孔注浆。

3、浆液从相邻板缝隙或硬路肩缝隙冒出时 ,立即停止注浆。

4、注浆时发现浆液从压孔、泄气孔、已压孔溢出时应用木塞压紧10 min,拔出木塞具,此孔无须再进行注浆。

5、注浆时应注意高压管前不能站人,防止喷浆伤人。经常检查机械,作好防水、防漏电工作,避免安全事故发生。

6、注浆施工后,必须用清水将各部件、管道冲洗干净。

三、结 语

灌浆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加固技术,可广泛地使用到公路施工其他方面,如:高速公路桥头跳车、软土地基处理、机场路加固等。而且由于其处治质量主要控制指标—弯沉与旧板加铺沥青混凝土面层的设计指标相吻合,具有一定科学性,所以也适用于旧板加罩沥青面层的旧板加固中。大多数破损板本身的质量良好,病害主要是由于下承层造成的。有关资料建议灌浆钻孔深度一般为混凝土板底3~5 cm。传统的“换板”只能改善板本身状态,而板下灌浆通过灌浆压力可把浆液渗透到相邻混凝土板下,起到灌浆一块板加固几块板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