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誉 常见问题 期刊大全
期刊
投稿邮箱

mlunwen@163.com

服务热线

18516839603

文献综述构建的四种核心思维逻辑

发表日期 2024-09-09 10:44:28    140

在文献综述的撰写过程中,文献梳理环节的条理性与逻辑性对于精准推导论文研究问题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尤其在学术写作规范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文献梳理不能仅满足于文献的简单罗列,而必须兼顾整体的逻辑架构。遗憾的是,部分作者在撰写时缺乏整合提炼与分析归纳的意识,仅仅在宏观主题下笼统地堆砌相关文献。这些现象不仅暴露出作者在文献梳理乃至正文写作中思维模式的缺失,也反映了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思维模式训练的不足,更倾向于依赖经验与直觉。因此,在论文写作中加强逻辑思维方式的运用,对于清晰、直观地传达论文内容至关重要。以下,我们将结合C刊范文,详细阐述文献梳理中四种思维方式的运用,旨在为作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层进思维:逐步深入,系统梳理主题


层进思维是一种遵循逻辑顺序,逐层深入剖析问题的思考方法,从表象到本质,从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在文献梳理中,层进思维的运用体现了对研究问题的全面、系统与深入思考,通过梳理主题的逐步递进,最终聚焦于研究问题。


以《“互联网+”生鲜农产品供应链C2B商业模式的实现路径——基于拼好货的案例研究》(《经济与管理研究》,2018年第2期)为例,其文献梳理部分便是层进思维的典范。该文围绕“生鲜农产品供应链C2B商业模式”展开,整体分为“创新内容”、“创新动力”与“创新路径”三大部分,遵循“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递进逻辑,逐步推导出研究问题,即“生鲜农产品供应链C2B商业模式的实现路径”。同时,该范文注重文献梳理的系统性与全面性,深入思考了研究主题的各个方面,揭示了“是什么”、“为什么”与“怎么做”之间的内在联系,为后续的文献批评与研究问题的推导提供了全面且递进的文献基础。


二、整合思维:汇聚“碎片”,多维度推导问题


整合思维是一种能够将分散的信息、资源与观点融为一体的思考方式,它要求我们从不同来源与角度获取信息,并将其整合到一个整体框架中。这种思维方式有助于我们全面把握问题,并从中找到最佳解决方案。在文献梳理中,整合思维的运用能够将不同研究的结果与观点融合在一起,形成对研究领域的全面理解。


《民宿创业成功的关键要素与理论逻辑:基于扎根理论分析》(《南开管理评论》,2022年第2期)一文便是整合思维的典型应用。该文围绕“民宿创业成功”展开研究,文献梳理分为“民宿创业”与“创业成功及其影响因素”两大部分。虽然表面上看似对研究主题进行了割裂梳理,但实际上却是从不同研究观点中找到了与研究问题的联系与相通之处。例如,在梳理“民宿创业”时,作者着重关注了“民宿创业的影响因素”,以此引出后文文献批评中提到的当前“民宿创业影响因素”研究的不足,即仅描述单一或个别因素对民宿经营发展的影响,无法全面揭示民宿创业成功的多重因素及其关联。同时,作者对“创业成功及其影响因素”的梳理,按照从宏观到微观的逻辑,先梳理了“中小企业创业成功的影响因素”,再进一步聚焦到与本文密切相关的“民宿创业成功”上,呈现了相关前沿文献。但从前沿文献中可以发现,围绕“民宿创业成功”的研究大多是国外的,本土化的理论框架缺失,国外的理论框架未必适合国内,由此便能够引向本文的研究。通过整合这些看似分散的研究情况,作者成功推导出研究问题,既形成了对研究领域的全面理解,又从不同维度推导出了研究问题。


三、类比思维:以“已知”探“未知”,创新问题视角


类比思维是一种将某领域的概念、原则或方法应用于其他领域,以促进理解与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通过发现不同领域之间的相似性,我们可以利用已知信息来解释未知领域。在文献梳理中,类比思维的运用更多体现在围绕研究问题的关键点,思考其他学科领域内相同问题的研究方法与已有观点,并探讨这些观点是否能为本学科领域的研究问题所服务。


《导游职业污名的形成机制——基于扎根理论的探索性研究》(《旅游学刊》,2022年第4期)一文便是类比思维的佳例。该文文献梳理分为“职业污名的理论基础及概念界定”、“职业污名的形成机理”与“导游职业形象与导游职业污名”三部分。作者首先在前人对“职业污名”定义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观点;然后,作者呈现了“个人污名”以及不同职业如“城管”、“高声望职业(医生、大学教授等)”等职业的污名形成机制。此处之所以从普遍意义角度和不同职业角度来梳理文献,就是一种类比思维的体现。即同样是研究“职业污名”,城管和高声望职业的职业污名形成机制是否适用于此范文研究的“导游职业”,还有待考证。由此可见,作者围绕研究问题中的关键信息“职业污名的形成过程”,将其他职业污名的形成机制与导游职业污名进行类比,探讨前者理论观点在后者中的适用性,为推导研究问题提供了坚实的文献基础。


四、全局思维:把握研究全局,强化问题联系


全局思维是一种从宏观角度审视问题的思维方式,它强调超越局部或短期视角,从整体和长远出发,考虑问题产生的背后原因及其与整个系统的关系。在论文写作的文献梳理中,全局思维不仅局限于对研究问题本身的文献梳理,而是从论文研究问题出发,从系统整体以及与研究问题有关的全过程出发,来考虑其他层面与研究问题之间的关系。即将研究问题置于更广阔的视野中,从研究主题出发,思考围绕研究主题的整体研究情况与所研究问题之间的关系。


《企业师傅缘何愿意参与职业院校校企合作——基于扎根理论的质性研究》(《教育研究》,2023年第10期)一文在文献梳理方面充分展现了全局思维。该文围绕“企业师傅参与校企合作”呈现了五个方面的梳理主题。在梳理开始之前,作者首先指出了“企业师傅参与校企合作”存在的“动力不足、角色认同感低、被动指导学生、安排低技能任务”等问题,为下文的梳理主题提供了思路。即既然现实层面存在这些问题,那么在研究层面就要着重围绕与这些问题相关的主题进行梳理。因此,该文从“师傅的概念和角色”、“参与意愿”、“参与存在的问题”、“参与所获得的收益”以及“参与行为的影响因素”这五个方面展开了梳理。同时,这五个方面的梳理也体现了作者的全局性思考,即研究问题“企业师傅为什么愿意参与职业院校校企合作”与参与意愿、参与问题、参与收益和参与影响因素直接相关。因此,作者通过全局化的研究现状把握,了解了“企业师傅参与校企合作”的研究全貌,对于推导研究问题也更能挖掘出已有观点存在的不足,进而使得研究问题的突出更具说服力。


综上所述,在文献梳理中,我们可以运用“层进、整合、类比、全局”这四种思维方式,使文献梳理的内容更具逻辑性、条理更加清晰。我们可以考虑梳理主题的层层递进,注重全面系统;也可以注重将看似分散的研究情况整合在一起,注重研究的层次性;还可以用其他学科领域的已知观点来为本学科的未知领域服务;还可以注重从宏观层面把握研究全貌。通过这四种思维方式,我们能够更好地强化与研究问题之间的联系,为论文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作者们在平时的论文写作中应有意识地加以训练,强化思维能力在论文写作中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