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写作的道路上,许多人常常陷入痛苦与挣扎,面对空白的文档,他们倍感压力,却不得不硬着头皮去写。然而,这种困境往往源于方法的缺失。正如古语所言:“方法得当事半功倍,方法不当事倍功半”,写作亦不例外。那些在写作领域游刃有余的人,无论是知名作家还是自媒体上的佼佼者,都掌握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写作方法。而这种方法,我称之为“沉浸式写作”。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沉浸式写作呢?在此,我向大家推荐周玲老师在《认知觉醒》中提及的一套专注力模型,它包含了刻意练习的四大要素:
第一,有明确的目标
写作时感到迷茫,往往是因为缺乏明确的写作目标。我对此深有体会。曾经,我也为每天写什么而苦恼不已。然而,当我开始详细分解自己的写作目标,将分享读书的内容细化为每周一篇书评文章、一篇书籍推荐、一篇写作方法、一篇自我管理和一篇身边故事时,我的写作之路变得清晰明了。每天,我都知道自己要写什么,再也不用为内容而犯愁。因此,如果你也感到迷茫,不妨尝试细化自己的目标,缩小选择范围,让自己在某一时间只有一个明确的选择。
第二,极度专注
专注是写作的核心。它不仅仅是为了快速完成任务,更是为了捕捉当下的微妙差异。这种细微的差异,往往能孕育出最动人的作品。李娟的《我的阿勒泰》便是一个绝佳的例子,你能在阅读中感受到一股暖流在内心最柔软的地方流淌。这种感觉,就是心流。因此,在写作时,我们要学会感受自己,专注当下,让身心合一的体验成为创作的源泉。
第三,获得有效的反馈
闭门造车只会导致停滞不前。只有读者的反馈,才能让我们准确把握他们的需求,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从而找到改进的方向和意义。反馈对于个人和团体来说都至关重要。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往往不是来自年龄或经验,而是来自总结和反思。小米的成功,正是通过与用户的不断互动和深度迭代而实现的。因此,我们要多与读者互动,创造机会收集反馈,即使没有读者,也要多听取家人、朋友的意见。
第四,始终在拉伸区练习
每个人的能力都分布在“舒适区-拉伸区-困难区”这三个区域。要想高效成长,我们必须让自己处于拉伸区。拉伸区是那些感觉有些困难,但通过努力可以完成的任务所在。困难区会让我们受挫,而舒适区则让我们无法取得进步。每天在拉伸区努力,可以不断扩大我们的舒适区,提升认知能力。如何确定自己是否处于写作的拉伸区呢?这并没有客观统一的标准。只要这个目标不会让你感到痛苦,每天通过努力可以完成,并且能带来收获感,那么这就是你的拉伸区。对我来说,每天写一篇大约1000~1500字、主题明确、观点清晰、论点充足的文章就是我的拉伸区。
做好以上四要素,你便能让自己在写作中沉浸其中,享受创作的乐趣。当然,方法并非唯一。我们可以学习别人的方法,也可以自己总结。而实际上,往往是两者的结合。我们先学习别人的方法,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进行改进,以求更加适用自己。而学习写作本身,就是一个总结方法、打造工具的过程,其意义并不亚于内容创造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