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JAMA oncology》杂志发表了一项引人注目的1期队列研究(NCT04935580),初步揭示了双靶向BCMA/CD19 CAR-T细胞疗法GC012F在一线高危、适合移植的新诊断多发性骨髓瘤(NDMM)患者中的卓越表现。该疗法不仅展现出良好的安全性,还实现了高缓解率和早期微小残留病(MRD)阴性,为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初步分析数据显示,在可评估疗效的19名患者中,GC012F在各剂量水平下的总缓解率(ORR)高达100%(95% CI,82%-100%),且所有患者均达到了严格完全缓解(sCR)的最佳状态。中位缓解持续时间(DOR)尚未达到(NR;95% CI),而患者在输注后1个月(n=16)、6个月(n=15)及12个月(n=12)的MRD检测均为阴性。值得注意的是,从治疗开始到首次达到sCR的中位时间仅为84天(范围26-267天),而首次MRD阴性的出现则更为迅速,中位时间为28天(范围23-135天)。
进一步的亚组分析显示,无论患者的性别、年龄、ISS分期、高危细胞遗传学特征、肿瘤负荷大小或是否存在浆细胞瘤,其缓解率均保持一致。各亚组的ORR也与整体队列的ORR相当,这进一步证实了GC012F的广泛适用性。然而,尽管大多数患者取得了显著疗效,但仍有1例患者在初次评估时达到MRD阴性并实现sCR后,于输注后3个月出现疾病进展。目前,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尚未达到。值得注意的是,本研究采用了更为严格的MRD检测阈值10-6,而GC012F在治疗后1个月即可实现早期MRD阴性,且这一状态持续至6个月和12个月。
双靶向策略:满足一线治疗未竟之需
高危NDMM患者采用标准治疗往往效果不佳,这凸显了一线治疗中更有效治疗方案的迫切需求。BCMA/CD19双靶向CAR-T细胞疗法作为一种创新手段,在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R/R MM)患者中已展现出潜在疗效。然而,高危患者的复发问题依然严峻。因此,同时靶向BCMA和CD19这两种不同表面抗原,特别是针对具有强骨髓瘤增殖能力的CD19细胞,成为预防MM复发的有效策略。GC012F作为一种自体抗BCMA/CD19双特异性CAR-T细胞疗法,依托FasTCAR平台实现次日生产,为快速治疗提供了可能。先前的1期研究(NCT04236011;NCT04182581)已初步验证了GC012F的安全性及持久反应能力,并在R/R MM环境中产生了高MRD阴性率。然而,其在一线适合移植的高危NDMM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尚待深入探索。
研究设计严谨,方法科学
本项单臂、开放标签、1期队列研究旨在全面评估GC012F在高危NDMM患者诱导治疗后的安全性、药代动力学特征以及患者的健康和生存结局。研究的主要终点包括不良反应(AE)、ORR、CR和sCR率、MRD阴性率、DOR和PFS;而OS、首次反应时间、最佳反应时间、药代动力学和生物标志物则作为关键的次要终点。所有入组患者均在上海长征医院接受单中心治疗,并由疗效评价组进行至少3个月的随访。
入组患者需至少具备一项高危特征,如修订国际分期系统(R-ISS)II或III期疾病、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升高、高危染色体异常等。治疗方案包括2个周期的诱导治疗,随后按3种剂量水平之一输注GC012F。值得注意的是,达到MRD阴性且完全缓解(CR)的患者可根据研究者判断从第6个月开始继续使用来那度胺治疗。在2021年6月28日至2023年6月1日期间,共有26例患者参与研究,其中22例接受了输注并纳入安全性分析,19例在中位随访16个月(范围3.6-23.6个月)时进行了疗效评估。所有患者均展现出至少两种高危特征,并完成了2个周期的诱导治疗。
药代动力学与生物标志物:深入探索
对22例患者的外周血GC012F扩增情况进行了详细分析。基因组DNA的中位峰拷贝数(Cmax)为60,652拷贝/μg(gDNA;范围8754-331,159),中位数时间为10天(范围9-14天),中位持续时间为29天(范围26-196天)。曲线下中位面积(AUC0-28)为289,685(范围80,181-3,985,420),且不同剂量水平间无显著差异(P=0.77)。尽管Cmax和AUC0-28与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无直接关联,但CRS治疗组的Cmax高于未治疗组(P=0.01)和未出现CRS的组(P=0.04)。然而,GC012F的扩增与DOR、PFS或OS之间并未观察到显著相关性。
安全性可靠,但仍需进一步验证
在安全性方面,GC012F表现出色,最常见的治疗中出现的不良反应(TEAEs)主要为血液学毒性,如白细胞减少(任何级别86%;1/2级41%)、中性粒细胞减少症(77%;36%)等。非血液学TEAEs大多为1/2级,以LDH水平升高(任何级别41%;1/2级41%)最为常见。≥3级AEs主要包括淋巴细胞减少(64%)、白细胞减少(45%)等,且细胞减少症的恢复速度较R/R MM患者更快。27%的患者出现了任何级别的CRS,但均为1/2级,未观察到其他神经毒性。与已发表的R/R MM试验相比,本研究中诱导治疗后肿瘤负荷减轻,关键细胞因子水平降低,且所有患者均出现B细胞再生障碍,未出现与治疗相关的肿瘤溶解综合征或复制型逆转录病毒。然而,鉴于样本量较小,未来仍需进一步扩展研究队列并延长随访时间,以获取更充分的循证医学证据。
免责声明:
本内容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参考,旨在提供最新资讯。所述信息不能替代专业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将本内容用于了解资讯以外的目的,本站及作者不承担相关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