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人民医院的冯颖青等人,依托China PEACE百万人群项目的广东队列数据,进行了一项深入的新分析。结果显示,在广东地区的高血压患者中,高血压的知晓率和治疗率分别达到58.6%和48.7%,然而,血压控制达到标准(<140/90 mmHg)以及理想水平(<130/80 mmHg)的患者比例却仅分别为22%和7.9%。
该研究进一步揭示,当高血压患者的血压被控制在<130/80 mmHg时,其面临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和死亡风险与血压正常人群无显著差异。相反,那些血压未得到有效控制或甚至不知自己患有高血压的患者,其心血管风险则显著增高,达到正常风险的两倍。
研究还发现,年龄较大、女性、拥有较高社会经济地位(如已婚、从事非农职业、家庭年收入较高)、体重指数和腰围偏高、伴有糖尿病、血脂异常及心血管疾病病史等因素,与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较高紧密相关。而当前吸烟和饮酒者接受降压治疗的倾向则相对较低。
作者强调,该研究首次在现实世界中全面评估了高血压的知晓、治疗、控制状况与患者预后之间的紧密联系,凸显了加强高血压初级诊疗对于减轻心血管病负担的至关重要性。此研究不仅具有深远的临床意义,更对公共卫生策略的制定提供了宝贵启示。
首先,研究中发现41%的高血压患者对自己的病情一无所知,且这些患者往往较为年轻,伴有更多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如吸烟饮酒习惯、较高的体重指数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鉴于高血压已成为年轻人心血管病的重要诱因,对于这一庞大群体以及那些虽知晓病情但控制不佳的患者,加强高血压管理显得尤为迫切。
其次,研究指出,社会经济地位较低者和男性患者的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均偏低。这表明,提升人群整体的社会经济地位并制定针对性别差异的高血压管理策略,有望成为改善高血压级联治疗的有效途径。
第三,研究还发现,年龄较大以及患有糖尿病、血脂异常和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其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相对较高。这反映出人们往往在年龄增长或罹患其他慢性疾病后才更加重视高血压的管理。然而,合并这些疾病的高血压患者预后往往不佳。因此,研究呼吁应更加重视高血压的早期管理,以有效减轻其带来的危害。
第四,值得注意的是,血压控制在最佳水平的高血压患者与血压正常者相比,其心血管风险并无显著差异。这一发现进一步鼓励高血压患者应长期保持理想的血压水平。
该研究于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纳入了超过10.2万名年龄在35~75岁的广东成年人,其中女性占比60.5%,平均年龄为54.3岁。参与者的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为130.1和79.2 mmHg。高血压患病率为39.9%,但仅有58.6%的患者知晓自己的病情,治疗率为48.7%,而血压控制达到<140/90 mmHg和<130/80 mmHg的患者比例分别仅为22%和7.9%。
在长达3.52年的中位随访期间,共记录了7037例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涵盖心梗、冠心病、中风、心衰和心血管死亡)以及1439例全因死亡。与血压正常者相比,高血压患者中接受治疗且血压已控制(<140/90 mmHg)、接受治疗但血压未控制、知晓病情但未接受治疗以及不知晓病情的患者,其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分别增加了35%、98%、91%和104%。而对于那些血压控制在<130/80 mmHg的高血压患者,其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则与血压正常者无显著差异(HR=1.02,95%CI:0.80~1.27)。
此外,血压控制在<140/90 mmHg的高血压患者的全因死亡风险也与血压正常者相当。然而,对于接受治疗但血压未控制、知晓病情但未接受治疗以及不知晓病情的患者,其全因死亡风险则显著增加。同样地,血压控制在<140/90 mmHg的高血压患者因心梗、心衰住院以及因心血管疾病死亡的风险也与血压正常者无显著差异。而血压控制在<130/80 mmHg的高血压患者的冠心病住院风险与血压正常者相似,但中风风险却增加了31%。
在该研究中,血压正常被定义为收缩压/舒张压<140/90 mmHg,且自我报告未被诊断为高血压或未接受降压治疗。而高血压则被定义为自我报告已被诊断为高血压或接受降压治疗,或收缩压/舒张压>140/90 mmHg。
参考文献:
Hypertension awareness, treatment, control, and prognosis: insights from the sub-cohort of China PEACE million persons project. Hypertension Research, 05 December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