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誉 常见问题 期刊大全
期刊
投稿邮箱

mlunwen@163.com

服务热线

18516839603

ASH学术快报|CAR-T治疗LBCL疗效预测生物标志物再添新进展

发表日期 2023-12-12 10:13:42    606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疗法为复发/难治性(R/R)大B细胞淋巴瘤(LBCL)患者带来了治愈希望,但是疾病进展(PD)和复发仍是临床面临的重大挑战。尽早预测CAR-T疗法的治疗效果并优化治疗策略,可以使疗效最大化,因此,探索评估CAR-T疗法的生物标志物非常关键。2023年第65届美国血液学会(ASH)年会于12月9日-12日在美国圣迭戈召开,医脉通整理了两项关于预测LBCL患者CAR-T疗效的生物标志物研究,以飨读者。

 

炎症生物标志物可重复预测侵袭性淋巴瘤患者CAR-T治疗失败

 

研究方法

根据既往研究中针对CAR-T治疗失败相关因素的探索结果,研究者开发了InflaMix模型,并且评估了其在接受axicabtagene ciloleucel(axi-cel)治疗的LBCL患者(n=352)中的作用,这些患者来自ZUMA-1研究(NCT02348216;n=182,52%)和ZUMA-7研究(NCT03391466;n=170,48%)。InflaMix模型基于回输前14天和第0天进行的实验室检查和细胞因子检测(血红蛋白、血小板、白细胞、CRP、铁蛋白、IL-6、IL-10、TNFα、D-二聚体、天冬氨酸转氨酶、碱性磷酸酶、总胆红素、LDH、白蛋白)。

 

研究结果

ZUMA-1和ZUMA-7研究队列中,InflaMix模型分别将46%和30%患者分配至炎症集群。与非炎症集群相比,炎症集群患者存在更多既往治疗线数和更高基线LDH水平的可能性更大(p<0.001)。

 

ZUMA-1[OR 1.68 (95%CI 1.31-2.64)]和ZUMA-7[OR 1.57 (95%CI 1.25-2.53)]队列中,炎症集群与非炎症集群的分配与输注后第100天未达到完全缓解(CR)的风险增加显著相关。值得注意的是,ZUMA-1[HR 1.65 (95%CI 1.38-2.14)]和ZUMA-7[HR 1.75 (95%CI 1.39-2.59)]队列中,相较于非炎症集群,炎症集群患者的总生存(OS)率也较低(图1),且ZUMA-1队列炎症集群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更差。

ZUMA-1队列中,研究者根据患者年龄、清淋前LDH水平(作为基线疾病负担的替代指标)和原发难治性疾病史对所有分析进行了校正,并且调整了激素预处理方案;ZUMA-1亚组6中,CAR-T回输前、后立即对患者行激素预处理方案。

 

研究结论

InflaMix模型识别出一种独特炎症生物标志物,这种生物标志物可通过CAR-T回输前的简单抽血获得。研究表明,该标志物可根据CAR-T治疗失败的风险对LBCL患者进行重复分层,并且低生存率已在以axi-cel作为≥2线治疗方案的患者中得到验证。在预后预测和针对高危人群的临床研究知情设计方面,InflaMix模型具有潜在临床应用价值。

 

ctDNA可作为Lisocabtagene Maraleucel二线治疗LBCL的早期预后预测指标

 

研究方法

虽然使用超敏感循环肿瘤DNA(ctDNA)检测的微小残留病(MRD)在DLBCL一线免疫化疗后的预后价值已经得到证实,但其与CD19 CAR-T二线(2L)治疗后预后的相关性尚不清楚。III期TRANSFORM研究(NCT03575351)既往结果显示,在适合自体移植的原发难治/早期复发LBCL患者中,与标准治疗(SOC)相比,lisocabtagene maraleucel(liso-cell)在无事件生存(EFS)、CR率和PFS方面具有统计学意义和临床意义的改善。本次研究者报告了TRANSFORM研究中纵向检测ctDNA水平作为疾病负担的前瞻性测量指标,并阐述了ctDNA在应用liso-cel二线治疗的LBCL患者中的预测价值。

 

研究者对原始随机人群(n=184)中160例患者的551份血浆样本(liso-cel,n=79;SOC,n=81)通过PhasED-seq技术进行ctDNA盲法评估。肿瘤来源PV(Phased Variant)直接从筛查时采集的基线血浆样本中鉴定,不应用肿瘤组织;来源于外周血单核细胞的匹配DNA用于检测种系变异和克隆造血。

 

PV用于liso-cel回输当天、回输后第15天、第1、2、3、12个月ctDNA的纵向评估。SOC组仅评估治疗前样本。ctDNA水平基于基线特征、疗效(Lugano 2014标准)和EFS进行比较。当ctDNA水平超过检测阈值(≈1:106游离DNA分子),特异性为98%时,报告患者/样本存在可检测MRD(即阳性)。

 

研究结果

从liso-cel组和SOC组136/160例(85%)具有可评估治疗前样本的患者中鉴定出PV。治疗前ctDNA水平存在较大差异[中位(IQR):136(35-696) hGE/mL],并且与高风险疾病指标相关,包括分期(P=0.02)、年龄调整的国际预后指数(P<0.0001)、疾病负担(SPD;P<0.0001)和LDH水平(P<0.0001)。

 

liso-cel回输后,对63例患者进行连续ctDNA水平评估。回输后所有时间节点,实现ctDNA检测阴性与达到CR和更长EFS相关。第3个月达到CR患者,输注后ctDNA水平迅速下降,第15天17/34例(50%)患者ctDNA检测阴性。相反,第3个月PD患者中16/18例(89%)第15天时仍可检测到ctDNA,ctDNA清除率低。

 

这些结果显示,对于第3个月达到CR与出现PD的患者,早在回输后第15天就观察到ctDNA阴性的组间差异(P=0.006)。随着时间推移,第3个月达到CR患者的ctDNA清除率不断提高,liso-cel回输后第1、3和12个月,ctDNA阴性率分别为63%、74%和86%。此外,在配对时间节点,大部分(71%)通过PET/CT诊断为CR的患者检测不到ctDNA,这证实达到CR的患者也获得了持久的分子缓解。

 

在CR和ctDNA结果不一致病例的疗效评估中,残留ctDNA检测对于较短EFS具有显著预后作用,1个月时ctDNA阳性CR患者的EFS率为47%(15/32;P=0.011),3个月时为26%(9/34;P=0.025),12个月时为13%(4/31;P=0.003)。

 

研究结论

liso-cel回输后前3个月和输注后15天内实现ctDNA阴性与持续临床获益显著相关。相反,ctDNA阳性预示着无法通过影像学发现的复发风险。研究结果证明,ctDNA检测可作为疾病监测的生物标志物,并且在接受liso-cel治疗的LBCL患者中可作为临床获益的早期预测指标,具有潜在临床价值,可以指导并加速未来临床试验。